top of page

瞓極不夠 , 易疲倦? 濕也!


最近,天氣開始熱,濕度升高,偶也下雨,有些病人會說感覺疲倦,瞓極不夠, 肩頸重墜 , 亦有說食後飽脹,口淡淡, 大便偏濕軟,頭濛濛似的, 這些是體內濕困的典型表現.

那濕是否因為天氣潮湿而至? 不一定, 大部分原因其實是發自內在的, 主要是脾虛生濕.

我们的脾, 是負責運化水濕, 虛了就會運化失司而生濕, 原因多由於吃生冷, 食無定時, 或生病後缺乏調理, 也有是精神壓力影響, 都會導致脾虛

我這裡建議1個穴位按摩, 2個平和易做, 老幼皆宜的藥膳, 材料以 4 人分量, 助您祛内湿.


“陰靈泉”穴位按摩 - 陰靈泉位於小腿內則, 脛骨頭尖端內凹陷處, 是足太陰脾經之穴位, 主排滲脾濕, 治水腫, 濕困引起腹脹,大便溏等,保健按摩可助祛水濕,每天可用手指輕輕按10分鐘, 雙腿交替按,有酸胀感覺就可.


生熟薏米檸檬汁(煲1小時): 生,熟薏米各1碗,加片生姜煲1.5-2公升水,煲约1小時,當果汁喝.放涼後可加點蜜糖, 或2片檸檬, 讓味道帶甜甜酸酸的更好喝. 生薏米長於利尿(即祛濕), 熟薏米長於健脾, 助運化水濕, 也有少少止瀉作用, 薏米平和, 日常可多吃也可. 如您有留意,星加坡, 馬拉西亞等地的人常喝 Bailey juice,皆因當地潮湿呢!


豆豆祛濕湯 (煲1.5小時):淮山40g, 赤小豆40g, 扁豆各40g, 可加肉,骨等煲. 淮山是健脾益氣要葯, 可助開胃, 扁豆健脾化濕, 有助止瀉, 赤小豆則利水消水腫, 亦能清热解毒, 有時, 如有少少暗瘡或唇瘡, 也可用上它呢.


0 views0 comments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